找到相关内容8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金刚经

    的理论如果遇到般若,就会不攻自破。所以华严会上,诸大菩萨赞曰:“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,世间所有我尽见,一切无有如佛者”。般若非他,理体本具之正智。理体就是实相般若,正智就是观照般若。总之,...,简言法执。我执不除,生烦恼障。法执不除,生所知障,总名惑障。由惑造业,则是业障;因业受苦,名曰苦障、报障。当知妄想执着,由于无始无明。而般若则为理体正智。智开,则无明者明矣。无明明,则妄想执着自断。...

    觉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5763622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立阿摩罗识义,即遣除乱识之相显现无变异、清净的阿摩罗识,此“如如”是无颠倒,是无变异,是“真如如”方可称“无相如如”。总括《三无性》中所言,“如如”就是真如、法性,是事物的理体,正如隋慧远所定义的:“言如如者...立场论之,并不符合慧远思想的整体面貌。综合而言,净影慧远仍可算作地论师南道派的佛学大师,其学说系以“真如依持”为基础而将心识三分而为真心、妄心、事识而建构其理论体系。   四、理体与心体   摄论师以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学诚大和尚谈四种念佛方法

    生则决定生、去则实不去”的道理是一致的,甚深不可思议!   不生不灭、不去不来是从理体上讲的;有生有灭,有去有来,则是从事相上分的。理体与事相原是一体的,性与相圆融无碍,因此不去不来,并不妨碍有去有来。有去有来,其实也是不去不来,去与来的事相要在不去不来的理体上得到体悟,不去不来的理体要在去来的事相上作说明,这是念佛往生净土的要诀,也是实相念佛的最上乘功夫。   会集《大经》的夏莲居居士曾作一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094291705.html
  • 料简起信论料简

    圆满成就之诸法实性即真如,即诸法相  用中离执之不变理体是真如,即诸法性体中离执之随缘事用  亦是真如。  (三)约智证  约智证则曰二空真如。二空者,谓生空法空也;二空真  如者,谓由观生空法空为门而...真法界。此一真法界离四句,绝百非,  故曰泯绝。此即诸法相用中离执之不变理体,亦即诸法性体  中离执之随缘事用,所谓佛智不可思议之境界也。  上来已正名义,今遣边执。  王君据彼自所解释之真如义而非起...

    陈维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436961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的可贵探索——评杨维中《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》

    寻找其共通性与理论连接点。本书作者认为,中国佛教心性论,既是本体论,也是修行解脱论。作为本体论,它既在心、佛、众生‘三法’的框架之中探讨心体与理体、心性与佛性的关系,也在更大范围内追究诸法之所以存在的...四大宗派心性思想的分析,概括出了佛教心性思想的基本问题与理论体系的框架。作者认为,隋唐佛教心性论的理论体系由‘心体与理体’、‘生佛与佛性’、‘唯心与唯识’、‘心性与解脱’ 四个环节构成。隋唐佛教诸宗,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0139280.html
  • 略论性寂与性觉理论内在的区别

    ,并且诸法之理体的“涅☆寂静”与之合为三法印,确定佛教的教义基本特质。无我与无常可以算是法相之事,涅槃可以算是法性之理。缘起与缘生都是有为之事,有为之法因果历然,毫厘不爽,故印度佛学依此义而讲有为缘起...涅☆是所,二者不能混淆也。事者,法性法相之事实也。理者,诸法之所以然也。事者当然也。理者,所以然也。所以然是不能生灭的法则理体。非色非心,故无生起事法之能也。与印度佛学相反,中国佛学主张体用一元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2941539.html
  • 祖师禅与般若

    吾人的情见,而实相的理体,却又超出乎情见以外,所以人们的言语思念,皆不能表显实相上的行证,而与般若实相,乃有格格不入之势。因此禅门历来祖师度人的教法,便是实修实证,不立文字,而禅宗行者修行证入的分齐,也...不立阶位。可知此宗的修行,乃是一超直入,而不经一切行为的。历来大德在判教的上面,称此宗为顿教,便是因为此宗的修行顿捷,而直接显示诸法实相之故。在佛教各宗里面,唯三论宗与禅宗,独标真谛,直显般若的理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952677.html
  • 儒释一贯序

    悟,溯流穷源,以复其固有之本性而已。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,方便究竟之不同,而其所宗之理体,所修之工夫,其大端固无二致也。佛以觉为体,而觉有本觉,始觉,不觉。本觉者,即生佛同具之天真佛性,乃性德也。始觉者...则诚也,明德也,乃本觉性德也。明也,明明德也,乃始觉修德也。物,即妄想执著。格物,即离妄想执著。离妄想执著,则得如来智慧,格人欲之物, 自能彻底显现吾心固有之良知与真知也。故曰其发挥浅深虽有不同,其理体...

    印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22455663.html
  • 无情也有佛性吗

    rdquo;   这几句是从事和理角度,论证无情也有佛性的道理。从事相上说,则有有情和无情的分别。(有情即有知觉之众生,无情即无有知觉之万法。)从理体上说,则没有有情和无情的分别。事理从来是不二,是互融的。既然理体遍一切处。故无情许有佛性之说,也是成立的。   “四者约土。从迷情故,分依与正;从理智故,依即是正。如常寂光,即法身土。身土相称,何隔无情。”   这几句是从土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3856539.html
  • 法藏法师:自力与他力的融合

    理体上来说,自、他二力本来就无分别的,生死即涅槃,这是理体的事就,非修而得的。当我们在理上有如此认知之后,就能在心地上真实而踏实地仰承他力,而不会在担心阿弥陀佛来不来接引?因为他力究竟不在心外之故!...

    法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958231.html